現代社會,拆遷是有補償的,但是拆遷安置合同沒有進行有關補償,這類糾紛訴至法院的也很多。拆遷人也可以選擇產權置換的方式來獲得補償,但是房屋的所有權人可能不止一個。房屋拆遷重建的行為時隨處可見的。那么,遇到房屋拆遷賠償糾紛怎么有效處理?大慶律師事務所根據經驗總結以下幾點。
一、行政裁決
對拆遷人與被拆遷或者拆遷人、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達不成拆遷安置協議,就補償安置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并告知當事人可以按照《拆遷條例》向有關部門申請裁決。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或者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經當事人申請,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裁決。
實施裁決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被拆遷人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裁決。裁決的內容包括補償方式和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和安置地點、搬遷期限、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裁決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
二、行政或司法強制
(一)行政強制: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行政裁決書規定的搬遷期限內未搬遷的,由拆遷管理部門提請公安部門強制拆遷。
(二)司法強制: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決書規定的搬遷期限內未搬遷的,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拆遷。實施強制拆遷前,拆遷人應當就被拆除房屋的有關事項,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行政強制或司法強制只能選一種。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提請或申請強制拆遷,必須非常慎重。
在房屋拆遷過程當中,被拆遷人和拆遷單位要經過多次的協商才能夠將最終的補償方案確定下來,這主要是因為雙方會就補償金額產生一些糾紛。被拆遷人覺得拆遷單位給出的補償條件不太合理,認為原本還可以拿到更多的經濟補償。而拆遷單位會認為自己開出的條件是完全依照法律法規的,已經沒有再退讓的余地。
如果雙方長時間就賠償金額有爭議,雙方可以向房屋管理部門提出申請,要求由房屋管理部門來做最終的仲裁。除此之外,被拆遷人還可以啟動司法程序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維權的過程當中,如果被拆遷人認為自己的法律知識儲備不夠,還可以聘請專業的律師來幫助自己?! ?/span>